近日,一则PC端QQ2013新春版状态栏不再显示“微信接收信息”的消息,意味着微信自此失去了QQ的推广渠道,微信与QQ之争话题又被提上了台面。这个话题之所以能持续引发公众讨论,大抵与两款产品的出身不无关系。 去年微信的用户过宣布亿之时,影响力开始凸显。逐渐,从微信的4.3版本开始支持解绑QQ号,此举具有标志性意义。此前为了完成微信的用户积累,不论是支持QQ号直接登录、还是允许用户绑定QQ号到微信,帮助微信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达到3亿的用户,还被《纽约时报》评价为“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微信之父张小龙同时获得了“创新人物奖”。所有的这些光环,都验证了微信的成功,被业内视为自QQ后,腾讯最成功的产品。 对于为何外界一直存在各种微信与QQ产品的争论,我们尝试以产品功能的角度上解读:记得笔者刚开通微信之时,便明显感觉到两个产品功能上有不少重叠的部分:QQ上有语音功能,微信也有网页版功能。而两个号码绑定后,QQ信息都默认发送到手机上,重复的接收信息某程度上加大了对用户的干扰,微信不仅能获取QQ好友关系,还能导入手机号码。无论从产品细节到业务方向,皆十分接近。 前面提到的一些功能上的细节,都使得微信的用户粘度与商业价值更高,那么是否像有人说的,微信被QQ培育出来,又反过来革了微信的命? 于是在各类论坛上,都有人提出既生瑜何生亮的疑惑,有一个观点如是说,”任何一件事,如果没发生,你永远都能找到一大堆理由来说这件事注定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发生了,你也永远都能找到一大堆理由说这件事注定要发生。”这用在微信身上,也许是其中一个合理的解释:了解微信诞生史的朋友会发现,产品实际发布之时十分仓促,并不符合腾讯一贯的“最稳妥产品策略”风格,当时米聊以不到一年时间便获取了500万用户,这给腾讯敲响了警钟:微信连续几天内发布还在“demo”阶段的iPhone、Android和WP版。 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当初腾讯内部支持微信的发布,更多是一个防御性的试验。 如今,所谓用户定位、平台和产品方向不同更像是一个借口,根本原因或许是腾讯内部的派系之争:QQ开发团队隶属于TEG事业部,张小龙则是广州研究院的副总裁,手机QQ名义上是MIG,实际已经TEG在主导了。PC端QQ的态度已经代表了腾讯传统势力与微信的嫌隙,张小龙曾经说过,在做微信的初期,最大的对手并不是米聊,而是手机QQ。 言下之意,手机QQ代表着保守和不思进取,QQ在PC端的辉煌很大程度成为了移动端的包袱。微信则扮演挑战者的角色。如果说起初腾讯内部支持微信的发展是看到手机QQ这款作为功能机时代的产品在智能机时代的瓶颈,现在则是公司内部竞争的“剩者为王”结果。可以预见,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腾讯内部的派系之争还将继续,两款产品该如何定位,又能否给予第三者喘息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