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前程网络科技服务中心官网,西丽大学城平山社区动物园上门维修电脑网络,企业it外包服务,电脑组装升级,打印办公设备,网络设备,耗材加粉,数据恢复,华硕、联想、戴尔、华为等品牌电脑代理

admin 发表于 2013-6-5 10:04:52

财讯传媒私有化:不得不走的路


  又一家中国概念股――财讯传媒(0205.HK)在酝酿私有化了。
  在私有化大军中,这个市值只有3.65亿元的公司在资本市场并不引人关注,但提及它旗下的《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 程中的影响力,以及有着奠基中国证券市场之功的大东家――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又称“联办”),在中国只要做过证券投资的人几乎无人不知。
  但对于只认盈利指标、商业模式的投行、PE基金们,影响力却并不代表一切。如今,秉承传统媒体营运模式的财讯传媒在王波明带领下再次站到了私有化的十字路口。
  私有化简单转板难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财讯传媒主席王波明目前已和第一上海 、中信证券等投行的PE部门接触,谋划财讯私有化方案。第一上海正是其当年借壳登陆香港市场的投资顾问,而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正是王波明的兄长。
  据消息人士证实,财讯传媒负责人已和PE方面做过多次沟通,然而因为种种问题,最终协议目前仍未达成。
  一家操作过中国概念股私有化案例的香港PE基金合伙人向记者表示,与此前已经完成的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等动辄二三十亿美金的私有化案例不同,财讯传媒目前总股本只有约17.4亿股,总市值不过3.65亿元。如果决定私有化,资金需求只有大约2亿元人民币。
  据财讯传媒3月份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财讯传媒大股东United Home Limited直接持有,以及通过Carlet Investments LTD。间接持有的9.92%股份,共计持有56.84%的股份,目前市场流通的只有大约7.5亿股。按照私有化前股价溢价20%―30%对流通股收购的 通常做法计算,财讯传媒私有化需资金大约1.89――2.05亿元,加上财务顾问费用、会计审计费、律师费等,财讯私有化方案整体资金需求量大约不超过 2.1亿元。
  “香港的私有化相对美国,条件宽松比较简单,大股东进行私有化时经常采用两种方式:单纯债务融资,或者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财讯传媒的发展来看, 其私有化PPP(public-private-public,私有化―再上市)指向很明确,私有化就是为了未来顺利回归A股。因此,财讯传媒会更青睐第 二种方案――引入PE基金进行权益融资。而且,在内地有较强实力投行背景,应该是财讯传媒选择PE基金的主要标准。”上述PE合伙人表示。
  该PE基金合伙人还表示,如果财讯传媒的财务资质、企业表现得到了PE的认可。接下来,财讯传媒将出让20%左右的股份引入2家左右的PE基金,并 同时由PE基金做担保引入合作银行提供大约1.5亿元的信贷融资,这种由PE主导的LBO(Leveraged Buyout,即杠杆收购)是目前PE基金常用的方式。
  不过,从财讯传媒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其面临的更大问题在于私有化后的转板。处理过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案例的宏源证券PE业务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如 果选择上A股中小板,前一年的净利润最好不少于4000――5000万;如果选择上创业板,三年的净利润要达到持续增长的条件。这两个条件,目前的财讯传 媒都无法达到。
  据财讯传媒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2010年年度净利润为720.1万元,2011年年度净利润为3498.2万元,2012年年度净利润为3222.3万元。
  该投资经理进一步表示,即便选择上市门槛较低的创业板,在国内上市起码要审核一年,加上上市后一年锁定期,PE资金起码要4年后才能从企业退出。而且前提是财讯传媒要从2012年起保持3年净利润持续增长,因此对于PE来说,这是个一笔很冒险的投资。
  “当然,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企业中很突出,PE投资人也会适当放宽条件。”该投资总监表示。然而,财讯传媒的财务数据并不耀眼。财讯传媒 2012年年报显示,其2012年度净利率仅为6.24%。而国内A股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企业同期净利润在8%―14%之间,高的甚至超过20%。
  “如果这个私有化案例和我们洽谈,我们的结论是暂时放弃,选择观察公司2013―2014年的业绩表现。”上述投资总监最后表示。
  不得不走的路
  其实这已经不是财讯传媒第一次传出私有化的消息。早在2010年年底,财讯传媒管理层就以债务融资的方式尝试过对流通股进行要约收购。最终,60个 工作日的要约收购期满――2011年1月28日,财讯传媒宣布,要约方United Home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只收购到1.43亿股股份,United Home Limited持股比例从收购前的48.62%增至 56.84%,未达到流通股低于25%退市的触发线,财讯传媒此次私有化宣告失败。
  “在这之后的几年,我们还断断续续听说过两次私有化的传闻,管理层想要私有化在财讯传媒内部来讲早已不是新闻。尤其是2010年,东方财富 (300059.SZ)登陆创业板,股价过百元、PE超百倍、募资规模近13亿元,这给财讯传媒上上下下都带来了巨大刺激――同样是做财经资讯、金融数 据,在香港上市和A股上市差别如此之大。
  我们当然也希望财讯传媒能私有化回归A股,可从这么多年都没有结果看,这个希望似乎很渺茫。”财讯传媒下属媒体某高层管理人士如此向记者表示。
  据财讯传媒公开资料显示,从2002年5月财讯传媒成功入主国基资讯后,除了2003年8月到2004年3月,股价从0.2元一路攀升至0.7元, 创下了一个小高峰。之后财讯传媒的股价长期徘徊在0.2―0.3元之间,市盈率保持10―15倍之间,成交量清淡。尤其到2008年后,财讯传媒股票日换 手率0、0.01%、0.02%更是成为常态。300万元、500万元的日交易量已经是天量。在清淡的股价表现背后,财讯传媒通过奖励购股权进行的员工激 励也变得有名无实。
  “上市后,财讯也通过购股权对我们进行了员工激励,可是我的购股权行权价格好像是3毛左右,从我收到这个购股权一直到我2010年年底离开财讯,财讯传媒的股价基本就在行权价以下。我身边的人没有听说谁通过购股权获益的。”《财经》某创刊元老如此告诉记者。
  由于市场表现清淡,财讯传媒在二级市场上也基本失去了持续融资的功能。然而,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以传统传媒业务为盈利核心的财讯传媒急需寻找新的出路,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增加了财讯传媒下属的各家媒体和管理方财讯集团的矛盾。
  “在王波明和《财经》杂志原创办人胡舒立公开决裂前,舒立一直想拓展《财经》的‘新媒体’业务,但是财讯却对《财经》的成本控制得很严格,这也引发了胡舒立团队的不满,为日后胡舒立团队和财讯传媒的矛盾埋下了伏笔。”《财经》某创业元老对记者如此表示。
  2010年年底,胡舒立团队与财讯决裂创办《新世纪周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由核心员工共同持股的合伙制公司。在申述未来发展思路时,新媒体再次被胡舒立摆在了重要位置。
  “急于私有化回归A股的不只是财讯传媒这一家公司,感觉只要是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好像都在谋求私有化,也有几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我们谈过私有化方案,但最终结果也和财讯传媒一样不甚理想。”宏源证券PE业务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
  该PE业务投资经理说,由于这些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很大一部分早年间赴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达不到国内上市的条件。几年过去了,很多公司的盈利 情况并未随着上市就有突飞猛进的改善。而且,由于已经在海外市场有完整的上市资料,这些公司不可能在回归国内市场后财务数据一夕之间有很大的变化,除非盈 利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就像阿里巴巴私有化后在其B2B业务外,大力发展全新的在线金融业务。
  这显然也和财讯传媒谋求转板的思路不谋而合。财讯传媒旗下和讯网在本月中旬正式宣布旗下基金超市正式开卖,目前和讯已有工银、鹏华等第一批计16家公募基金公司签约上线销售,这标志着和讯网正式进军第三方理财市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财讯传媒私有化:不得不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