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热潮:美国制造
张愎
[ 美国将迎来“制造业复兴”,但不得不面对成本偏高的现实。2015年之后,美国才可以看到再工业化产生的初步效应 ]
作为唯一一个没有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残的超级大国,美国曾经是地球上40%商品的制造者。而近几年来,“美国制造”已经严重萎缩至18%。美国的芭比娃娃贴上了中国的标签,Levi's牛仔裤的生产线搬到了墨西哥,而所谓的“北方好莱坞”多伦多也正夺去美国电影业的光环。
然而,“外包”模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之后,如今已经不再时髦,美国的制造业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美国制造“第二春”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开始审视自身的困境。许多经济学专家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去工业化”,而这一点造成美国产业“空心化”,失业率攀升。
过去十几年中,美国工业生产值与其增长幅度迅速下滑,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也从15%下降到了10%以下。
美国为了摆脱危机,提出了“再工业化计划”,迫切希望再次成为制造业的乐土。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在2009年到2012年期间,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项措施来提振美国制造业。
令美国人欣喜的是,在众多原因的带动之下,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纷纷踏上了回家之路。
去年,通用电气(GE)在位于路易斯维尔市的工业园区新增数条生产电冰箱、热水器以及洗衣机的装配流水线,将以往外包至中国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岗位回迁到美国本土。苹果公司宣布在2013年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线移回美国。惠而浦公司(Whirlpool)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克里弗兰投资2亿美元开设了新的工厂。
此外,沃尔玛(Wal-Mart)近期宣布加入“美国制造运动”,表示今后10年将采购约50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产品,卡特彼勒(Caterpillar)也宣布更多在美国国内采购零部件的计划。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一项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业高管有超过1/3的人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转回美国,或正在考虑这种做法。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第二春”仰仗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企业,海外企业也开始不断在美国建厂。西门子早在2011年就在美国新建了燃气涡轮工厂。三星电子计划斥资40亿美元扩建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芯片厂。空中客车也在亚拉巴马州投资6亿美元兴建一座组装厂。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劳拉·泰森(Laura Tyson)指出,经过2008年至2009年周期性的放缓,制造业的工业产值自2010年1月份至今增长了逾10%。2007年至2012年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快的增长。
复苏的条件
《巴伦周刊》在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中指出,在所有的因素中,美国能源产业的繁荣将在这一轮美国的制造业回归途中居功至伟,尤其是页岩气的突破使得美国能源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空中客车公司等许多国际大企业将一些制造项目迁入美国,看中的正是当地低廉的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的快速下降同时也提高了美国本土大型制造业公司的竞争力。《巴伦周刊》指出,其中获益最深的当属高耗能的公司。在《巴伦周刊》看来,其中有8个公司将获益巨大。其中包括西南能源(Southwestern Energy)、全球第三大独立的化学公司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LyondellBasell Industries)、纽柯钢铁公司(Nucor)、多元化工业制造商多佛公司(Dover)、卡尔派恩电业公司(Calpine)、联合食品公司(CF Industries)、威廉斯天然气公司(Williams)以及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nion Pacific)。
然而,令美国制造业这个“巨人”重新爬起来的动力远不止美国能源成本降低这么简单。《巴伦周刊》指出,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便成了全球最廉价的制造工厂,但与此同时,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提高,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停滞不前。而且人民币对美元自2005年以来也升值了33%。
“未来的5年内,中国沿海地区生产的成本仅仅比美国部分地区的低10%~15%,”波士顿咨询集团分析师西尔金(Hal Sirkin)指出,“而且关税和航运的费用也会将中国的这一点点优势再进一步抹杀。”
当然,一直保持弱势的美元汇率也是大型企业想从中分得一杯羹的另一个原因。此外,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在客观上为美国制造业回流创造了条件。
惠普第三私人银行的首席投资策略师杰弗瑞·科尔赞尼克指出:“美国的人力成本在短期内也不会大幅升高,除非美国的失业率降至6%之下,但这与现在7.8%的失业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13年复苏有望更强劲
新兴市场的制造业繁荣持续了20年的时间,而美国这一轮的制造业复苏也只是刚刚开始,因此大多数人一致认为,“美国制造”将成为下一个热潮。
泰森指出:“我们将在2013年看到美国制造业更强劲的增长,并且将有更多的美国公司把生产线搬回国内。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强劲的制造业对美国的经济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巴伦周刊》指出,制成品最终销售的每1美元对整个经济产出的贡献值为1.43美元,这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此外,对于失业率一直仍在高位盘旋的美国而言,制造业巨头计划把生产线重新搬回美国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可以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波士顿顾问集团近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美国人愿意付更多的钱购买美国制造产品,其中93%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借此能为美国保留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在对比中国和美国生产的产品时,消费者平均愿意多支付60%的钱购买美国制木头儿童玩具,多支付30%的钱购买美国制手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型制造商、手工业者以及零售商都在推出各类带有“美国制造”标志的产品,标榜其较高的质量,美国消费者出于就业考虑,也愿意购买这类高价商品。
但是制造业的复苏也不是一蹴而就。例如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美国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供应链的外包压力依然很大,而且制造业自动化在美国占越来越多的份额,但很多领域缺乏技术熟练的工人。
西尔金预言,美国将迎来“制造业复兴”,但不得不面对成本偏高的现实。2015年之后,美国才可以看到再工业化产生的初步效应。泰森也承认,相比制造业而言,就业将是温和复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