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机器人”上岗
晨报讯(记者 刘映花)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自从富士康CEO郭台铭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后,一些工人已开始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如今缩减到了5人。不过,对于这个一直备受争议的制造工厂而言,让机器人“上岗”,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员工“骚动”和应对上涨的人力成本。一位富士康前员工告诉记者,富士康对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涉及液压缓冲、机械控制、信息控制等多项内容,“如果技术成熟推广,富士康将可以出售整套自动化生产设备,郭台铭的目标远远不只做一个代工厂。”
富士康会成为一家贩卖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吗?对此,富士康从来没有明确的表态,不过记者在富士康的官方网站上看到,“科技转型”作为富士康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被提及最多的字眼。
郭台铭曾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装配30万台机械臂,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要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机械臂就出现在了富士康的一些生产线上,目前,这些媒体口中的“机器人”更多的是完成如移动元件这样简单、重复的任务。但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一旦技术积累、生产能力形成了,就可以定制生产。富士康也可以多一项业务,转型设备商。”
与飙升的人力成本相比,机器人同样身价不菲。有分析师预计,建立自动化工厂所需的资本相关年度开支至少需要21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100亿美元,而富士康此前的资本开支一直维持在30亿美元左右。
不过,机器人也可能给富士康带来高额的回报。机器人代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2011年机器人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8%。大范围采取机器人有助于降低全球生产成本,近日有消息称,富士康有意将生产线扩展至北美市场,而自动化生产率的提高显然是这一计划的基础。
页:
[1]